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信息
编号:201258
鉴真大师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3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唐天宝元年(西元七四二年)十月下旬,扬州城里来了一批风尘仆仆的僧徒, 其中有两个名叫荣睿、普照的日本僧徒,他们专程从长安来扬州,准备邀请大明寺 的高僧鉴真去日本传授戒律。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两位日本僧徒不避艰险远涉重洋来扬州聘请鉴真和尚?

    西元六、七世纪之际,日本社会正处于封建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由于时代的改 变,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日本迫切要求学习先进的科 学文化与技术知识。隋唐年间,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达到高度发展。这就强烈地吸引 著日本,因此,日本政府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使团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并派遣了 大批的留学生、学问僧来中国学习。隋朝二十八年内,日本政府三次派出遣隋使; 唐代二百年间(西元六三零—八四年),先後十九次派出遣唐使,其中人数最多时 达五、六百人,可见当的盛况。

    佛教自西元六世纪传入日本以来,至西元七、八世纪也达于鼎盛时期,成为日 本的国家宗教。日本朝廷为了把佛教事业掌握在自己手中,认识到必须以国家的名 义来制定授戒制度。从佛教来说,也深感日本佛门戒法不全,切需从唐土聘请传戒 高僧,以建立如法的僧伽制度。日本佛教界领袖隆尊长老向日本政府提出,并推荐 荣睿、普照这两位年轻的僧徒去唐土聘请传戒高僧。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荣睿、普 照肩负著日本政府与法门的重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西元七三三年)随第九 次遣唐使来到中国。
, http://www.100md.com
    荣睿、普照来唐後,在洛阳、长安学习佛学达十年之久,这期间虽然在长安聘 得了一位名叫道璇的僧徒去日本传戒,由于道璇的学问资历还不够理想,加上僧员 不足,仍不克完成正规的受戒仪式。荣睿、普照从大安国寺的一位名叫道航的僧徒 那里,得知扬州道航的老师鉴真是一位学识渊博、且德高望重的高僧。荣睿、普照 为了完成来唐的使命,终于在唐天宝元年约同了长安的僧人道航、澄观,洛阳的僧 人德清,高丽的僧人如海一起来扬州拜谒鉴真,邀请鉴真并请他推荐德学兼备的传 戒师同去日本传授戒律。

    当荣睿、普照来大明寺拜竭鉴真时,看到鉴真确实是一位学识渊博、“并世无 二”的大名高僧,他们怀著虔敬的心情向鉴真陈述了来意,并向他顶礼说:“我国 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 见乎!愿师可能缀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可乎?”鉴真平时已传闻日本的情况 ,今看到他们一片诚意,深感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当时就问徒众说:“谁有 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可是在扬州的徒众一个也不叹声,一位叫祥彦的僧 徒出来说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表明祥彦对东渡日 本的自然障碍有很大的顾虑。不等祥彦说完,鉴真又开口道:“另有谁愿意去者? ”仍旧无人回答,于是鉴真第三次开口道:“是为法事也,可惜身命!诸人不去, 我即去耳!”鉴真大师的回答,语气是如此的坚决,在座的弟子不禁为师父的决心 所感动,于是祥彦等十七位僧徒纷纷表示态度,随师东渡传戒。那时,鉴真已有五 十五岁,从此开始了他那照耀史册的伟大事业。
, 百拇医药
    出生入死六次东渡

    自从鉴真接受日僧邀请,他不仅要克服“沧海淼漫”的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对 付更为复杂的社会阻力,在十一年的时间里,前後六次东度,五次失败。

    唐天宝二年(西元七四三年)三月,鉴真作了一切东渡的准备,正待启航,不 意浙东一带出现了海盗,随行的僧徒中间又发生了意见纠纷,道航认为高丽僧人如 海学行欠缺,不应带他同行,如海遂向官府诬告,说道航等私通海盗,淮南采访使 班景倩立即将荣睿、普照、道航等人拘捕,事後真相大白,荣睿等人已饱尝了四个 月的铁窗风味,当释放时淮南采访使仍认为“今海贼大动,不须过海!”没收了他 们的船只,第一次东渡计划失败了。

    同年十二月下旬,鉴真出钱八十贯,买了岭南道采访使刘巨鳞的一艘军船,准备了大批物资,一行八十五人,在十二月下旬的一个月明之夜从扬州悄悄开航,但 船到浪沟浦即遇风暴,浪击破船,停留一月修船,再度下海,船至扬子江口,又遇 风浪,停泊一月,再次启航,不幸在衢州群岛触礁船沉,船上东西全被海浪卷走, 全体人员登上一个荒岛,後被官船送回明州(宁波),大部分人遣送回乡,十七位 僧人被送到□山[浙江鄞县]阿育王寺。第二次东渡又告吹了。
, 百拇医药
    第二年春,鉴真一行受聘到越州(绍兴)龙兴寺讲律授戒,天宝三年(西元七 四四年)秋归阿育王寺。因越州僧人不理解鉴真东渡的意义,向官府控告说荣睿引 诱鉴真,官府随即逮捕了荣睿,普照因躲在民家未被逮去。荣睿在押送解京途中, 在杭州得病,假称病死,才得脱难,第三次东渡计划又夭折了。

    天宝三年冬,鉴真派人先去福建购买船只,备办海粮,自己率徒众三十馀人, 声称巡礼圣迹,秘密从浙江小路往福州取齐。但扬州龙兴寺的弟子灵佑不忍老师远 适异域,发起僧徒阻止鉴真赴日,江东道采访使遂下牒诸州,追踪拦截,鉴真一行 在黄岩禅林寺被官差截获,强行押解回扬州,第四次东渡计划又成了泡影。

    在这样的形势下,荣睿、普照感到再留在扬州龙兴寺使得官厅对鉴真的监视不 放松,为了回避风潮,他们遂移居同安郡(安徽安庆附近),在那里足足等待了三 年。唐天宝七年(西元七四八年)两位日僧来到扬州崇福寺,鉴真又悄悄作第五次东渡准备,“买香药,备办百物,一如天宝二载所备。”鉴真及其弟子,加上荣睿 、普照共有十四位僧徒,其他尚有申请同行的三十五人,船员十八人,共计六十多人。他们在六月二十六日夜从扬州新河秘密登舟,尚未出海,即遇风浪,飘到浙江海面,先後在三塔山、署风山各停住一月,十月十六日登程後又遇狂风怒涛,在大 海中整整飘流了十四天,最後漂到了海南岛西南角的振州(今广东崖县南)。然後 辗转从雷州海峡,经由广西、广东、江西、安徽,返回扬州,一路上历尽艰辛,前 後历时二年。日僧荣睿在路过端州(广东肇庆市)不幸逝世,他把自己的骨肉埋葬 在中国土地上。跟随鉴真始终如一的学生祥彦,在途经吉州时也病死了。鉴真因受 暑热得了眼疾,治疗无效,不幸双目失明。鉴真虽遭受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因为 他了解到日本老百姓热切愿望,明确到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是时代的使命,因此, 始终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时著他,以“不遂本愿”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又准备作 第六次东渡壮举。
, 百拇医药
    最後的时机终于来到了。天宝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归国前,特来扬州 拜访鉴真,鉴真决意乘遣唐使船渡日。为了避开官府及僧徒的阻拦,鉴真及其弟子 于十月十七日夜秘密趁船离开扬州,普照从郑山阿育王寺赶来,大家在黄泗浦会合 ,一行二十四人搭上了遣唐使船,于十一月十五日夜启锚,这样,鉴真一行又踏上 了第六次东渡的征途,次年(西元七五四年)二月到达当时日本的首都奈良,那时 鉴真已经是六十六岁失明的老人了。

    鉴真在日本居留十年,于西元七六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圆寂于奈良唐招提寺,享 年七十六岁。鉴真逝世前一年,由他的弟子思托根据鉴真的形像,制成等身大小的 干漆夹贮坐像一尊,即是现存唐招提寺开山堂内的鉴真像。这是日本最早的以真实 人物作为对象的优秀塑像,是中日美术史上的一件重宝。

    鉴真东渡日本,不仅缔结了两国民间的牢固友谊,而且把盛唐文化全面地介绍 给日本,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书法、工艺技术以及医药学都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日本因此称他为过海大师。
, 百拇医药
    这里仅就鉴真东渡日本後在医药上的影响与贡献作简要介绍。 过海大师、医药始祖 鉴真是盛唐文化中培育出来的人物。

    鉴真生于唐垂拱四年(西元六八八年),扬州人,俗姓谆于,自幼便喜欢钻研 各种学问。他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对佛典的“五明学” 下过很大功夫,尤其是对其中的“工巧明”(是研究历算、工艺技术的)、“医方 明”(是研究药物及治疗疾病的)作过深入钻研。鉴真二十岁时,随他的老师道岸 律师游学二京(洛阳、长安),当时,道岸的师父文纲、师兄弘景均应召来到京城 ,鉴真跟随这些名师学习佛学知识。鉴真从学的融济、文纲律师是律学始祖道宣的 弟子,道宣与唐代医药大师孙思邈有极深的友谊。他们两人在医学和佛学方面是互 相影响、互相学习的。现今治疗神经衰弱的天王补心丸,是道宣自己患心气不足时 创制的。鉴真从这老师那里获得许多验方,鉴真後来带往日本的药方,其中日本佛 教界常用的“奇效丸”,据说,此方是鉴真通过弘景而得自道宣。
, 百拇医药
    鉴真的知医,更主要的是他曾经参予了广泛的医疗实习。鉴真随师进京参观时,有机会到“太医署”、“药园”等地参观学习;到“弘文馆”查阅古今图书。鉴真自二京回扬州後,主持龙兴寺、大明寺工作,这些寺院均设有悲田、福田寺院, 这是寺庙里附设的医疗慈善机构,鉴真积极参予其事,自制丸散膏丹,为贫苦民众 送诊施药,从而积累了临床经验。鉴真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 交通点,是当时中外交流的国际城市,鉴真在那里不仅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人物, 而且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和药材,因此,掌握了药材市场上那套鉴别药材的 道地、品种、规格、真伪和加工等方面知识。後来,鉴真在历次东渡过程中,特别 是第五次东渡失败从海南岛回到扬州的旅途中,看到了许多南方的植物与药物。通过这些经历,不仅增长了医药知识,同时也积累了辨识药物的经验。

    鉴真抵日後,除讲律授戒,传授其他技能外,积极进行医药活动。他初到日本 後,因治愈了光明皇太后的疾病,皇室把备前国水田一百町赐给了鉴真。当时日本 寺院也置有敬田、悲田、疗病、施药四院,隋唐年间,虽中国医药知识及医药典籍 相继传入日本,但日本人对于鉴别药物品种的真伪、规格、好坏尚缺乏经验。鉴真 抵日後,尽管双目失明,但是,他利用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手指的触觉,将 有关药物的知识传授给日本人,矫正了过去不少错误;同时对于药物的收藏、炮炙 、使用、配伍等知识,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日本人。
, http://www.100md.com
    鉴真历次东渡,都携带有大量的药材与香料,据《东征传》记载:天宝二载十 二月东下时,除用物、法器外,带有“麝香廿脐、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 胆唐香、安息香、檀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陆香都有八百馀斤;又有毕、诃黎勒 、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馀斤,蜂蜜十斛,甘蔗八十束。”天宝七载又拟 东行,“买香药、备办百物,一如天宝二载所备。”现今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 收藏有六十种药物,据日本学者考证,这些药物有的是鉴真带去的,有的是鉴真同 时代从中国运去的。

    据传鉴真著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可惜早已失传。但在《医心方》里,还能 找出三、四个方子来。鉴真逝世後,他的弟子法进在日本继续讲授医药,後来传其 术的徒孙有东大寺的惠山、元兴寺的圣一、山田寺的行潜等。通过这些门徒,对日 本医药继续发挥积极的影响。

    隋唐以前,中国医药学通过朝鲜传入日本。雄略天皇、钦明天皇曾多次向朝鲜 聘请医药师,雄略天皇时代应徵去日本的百济医师德来,抵日後定居难波(今大阪 ),後来子孙世代业医,世称难波药师。西元五六一年,中国吴人知聪携带《明堂 图》医药书约一六零卷到日本,这是中国医药正式传入日本的开端。隋唐年间,日 本政府派遣的使团中,均有医师随行,其中也有专程来中国留学的医药生。据史籍 记载,推古天皇三十一年(西元六二三年),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学成後回到日本。由此可见,鉴真东渡以前,中日两国的医药交流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惟田浅常 《皇国名医传》里指出,自鉴真东渡日本面授医药知识,使日本人真正掌握辨认药 品之知识,从此日本“医药道避”。十四世纪以前,日本医道把鉴真奉为医药始祖 ,直到德川时代,日本药袋上还贴有鉴真的图像,可见其影响之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