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研究动态
编号:10779910
中医体质学研究不断创新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22期
     中医体质学是近20多年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等全国中医药专家在继承传统中医体质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进行理论体系的构建、临床实践验证和现代实验研究等工作,不断完善与发展而形成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新兴分支学科。

    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新的科研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有多项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并获得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最近中医体质学研究又出新成果,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琦教授主编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体质学》近日在北京出版发行,该教材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组织全国19所中医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共同组成的《中医体质学》教材编写组编写。该教材的出版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体质理论研究标志性新成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新突破。教材内容包括:概论、体质的形成、体质分类、体质生理、体质病理、体质诊断、体质与治疗、体质养生与预防以及少数民族体质理论与应用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诸多内容,其中的天人合一、正邪相争、因人制宜、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治未病等重要观点,无不与中医体质学相关联。因此,中医体质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中医预防医学体系乃至整个中医药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作为一门新兴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中医体质学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而且注重临床应用,在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中医学科体系中,中医体质学已成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发展新的学术增长点,随着临床流行病学、聚类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中医体质学与现代科学得到了充分的交汇。由于体质学不仅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民族医学和西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而中医体质学是实现与其他医学对接的平台。中医体质学所蕴含的丰富生命科学内容与现代科学和世界医学之间具有通约性和互补性,符合以人类健康为主旨的医学目的,符合医学发展的趋势,顺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 http://www.100md.com
    该教材的出版发行,引起了国内许多知名中医药专家的关注。9月中旬,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组织的《中医体质学》教材出版专家座谈会上,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张伯礼教授认为,王琦教授在对古今中外体质理论整理挖掘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终于将中医体质学说发展成为中医体质学这一学科,该教材的出版是其辛勤耕耘的结晶。这本教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材。学习中医体质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从重视“病”转变到重视“人”,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对临床治疗很有价值。同时,中医体质学也丰富了“治未病”的理论。中医体质学的实用价值较大,希望该教材能够尽快在全国各中医院校推广使用。

    原湖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朱文峰教授认为,中医体质学正式纳入教材,有利于中医学科的分化。对中医体质理论是一次很好的整理和完善。教材中提出的9种体质分类法,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人体的基本体质类型,其中的“平和质”和“特禀质”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是目前最为完善的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段金廒教授也认为,中医体质学从传统中医体质理论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是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医学科的分化。体质学不仅对学习中医有益,而且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有很重大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江西中医学院院长刘红宁教授给中医体质学是这样定位的。他说,从中医基础学科到临床学科,历来缺少一门过渡学科,虽然我们将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作为临床基础课,但事实上这些课程并不能起到基础理论到临床工作的过渡作用。中医体质学是一门真正由基础理论向临床过渡的学科,对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学习中医体质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中医基础理论,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有利于开拓中医教学的新思路。

    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教授认为,王琦教授主编的《中医体质学》教材,将中医体质这一古老认识加以系统研究,以学说的理论高度和学科要求加以系统研究、分析提炼,形成了一门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新学科,以此编撰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意义重大。该教材的出版,是对新兴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中医体质学的正式归纳、凝练,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及其综合知识、素质的提高,将十分有益。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教授指出,中医体质学说自古就有,但比较零散,没有成为系统的理论,《中医体质学》教材使中医体质理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对中医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创新与发展的切入点,证候的基础和体质密切相关,体质影响疾病的产生发展及预后,体质的研究能够和现代科学相结合,阐释个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有利于提升中医的研究水平,容易形成新的突破点。所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将体质研究列为“十五”“211”工程重点研究项目,希望中医体质的研究能够为中医理论整体的发展与创新做出贡献。, http://www.100md.com(厉秀昀)